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 正文

教师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爱自己就栽培自己

发布时间:2023-12-30 08:14:23编辑:云有瑶来源:

导读 最新动态,我是华网在线网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教师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爱自己就栽培自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动态,我是华网在线网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教师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爱自己就栽培自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杨守菊 当“皓月”遇见了“教师”,团圆与感恩撞了个满怀2022年9月10日,注定是特殊的一天,据说一世纪才3次中秋节教师节喜相逢,月饼书香气共欢愉过节之余,一口气读完了《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兼体育美育版主编汪瑞林老师的力作《素养时代教师专业成长》,也让这天成为我专业成长中不寻常的一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教师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教师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杨守菊

当“皓月”遇见了“教师”,团圆与感恩撞了个满怀。2022年9月10日,注定是特殊的一天,据说一世纪才3次。中秋节教师节喜相逢,月饼书香气共欢愉。过节之余,一口气读完了《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兼体育美育版主编汪瑞林老师的力作《素养时代教师专业成长》,也让这天成为我专业成长中不寻常的一天。

单是素雅的封面就深深吸引了我,也是凑巧和应景,竖排的题目居于封面的左上方,中间从下往上四个暖黄色的图形,像极了新月、弦月、满月,圆圆的满月周围好多圈白色的圆环铺陈开去,尽散着光辉。这样用心的设计,也许在启示我们: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有“道”可循的;月有阴阳残缺,教师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月亮长年累月转动不止,教师的成长也需要持之以恒。

这样精心的设计,也许在借含月字的诗句启迪我们:“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揭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推敲”琢磨;“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同月夜归耕,必定是辛劳付出的。

及至捧读内容,更觉醍醐灌顶。似一位温和儒雅的长者与我促膝而谈,给我谆谆教诲;又如一位睿智仁慈的智者与我对话交流,给我点拨迷津。正如成尚荣先生在序中所言:他以素养时代为背景、为视域、站在更高的视界审视教师专业成长,以敏锐的目光探寻教师专业成长的时代特点,又以准确而清新的笔触,为教师专业成长开一扇新的门窗,辟一条新的路径。汪老师《素养时代教师专业成长》一书,从课程改革、教学变革、学科育人、专业写作、考试评价等视角进行了独到的思考,能引发教师心灵共鸣,产生思想共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勾勒出清晰的路径,指明前行的方向。

《素养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给我最深的感悟有四点。

长眼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提出的新的要求。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教师需要从本源上搞清楚教学改革背后的理念,知道教学改革的“所以然”,也就是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教师既要学习国家新的教学政策和方针,也要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还要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

汪老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趋向提出的“三个再认识”高屋建瓴,切中肯絮:综合化,培养整体认知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化是大概念和课程整合的灵魂,正是在综合性的学习中,学生打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了整体认知。情境化,在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过程中增进理解能力。在教给学生抽象的、符号化的知识之外,更应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中,在自然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丰富自己的头脑。开放性,创生丰富的学习任务,让知识与生活碰撞生成智慧。应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为学生创设更富的学习任务,打开面向自然和生活的大门,让思维在实践探索中变得更加开放而深刻。更高的视野和眼力,让我们找准成长方向,明晰前行目标。

拓脚力。课堂是教师的成长的殿堂。深耕课堂,扎根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沃土。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课堂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汪老师告诉我们,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要更加注重学科育人,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要更加注重情境教学,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具体来说,要“管住嘴,迈开腿”,即教师少讲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去“习”;教师在教室中要多走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

由此,我联想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少用自己的狭隘的眼光批评质疑他人的教学探索,多抱着谦虚学习的心态,观摩别人的课堂,聆听别人的思考。“行万里路”,有“高人指路”,自然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更扎实地躬身教学实践,让我们坚实地行走,有根地活着。

增脑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研究型教师。汪老师告诫我们,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师,需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者,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角色定位的转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教而不研则浅。教师不能陷入“磨道效应”,几十年重复着“过去的故事”,或者沉迷于名目繁多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范式,而要回到教育教学的“原点”,回归教育的本质本义。

我们应时刻反思,是否遵循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否抓住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根本,是否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是否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教师要善于用脑思考,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提炼,甚至凝练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思想,迈上“实践--理论--提升---实践”的专业发展之路。更深入深度地思考,让我们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强笔力。“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叶澜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长名师。”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动笔写”是将反思外显化的有效载体。在这个大众传媒时代,要想成为一个专家学者型教师,光靠“讲”得好是不够的,还得善写、多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这句话可以再续上一句:没有文本呈现的反思是模糊的反思,这种反思连同实践的探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解。当然,教师的写作非单纯地为各种功利性目的而写作,正如汪老师提示我们的,应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借助于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教学实录,或者通过教育评论,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力度,促进自己专业素养的提高。更理性地梳理输出,让我们攀着臂膀前行,愈发坚定而从容。

著名教育学家胡德海献身人民教育七十载,他大意微言“自爱、自尊、自立、自强;爱人、尊人、立人、强人,这是我们中国人做人的根本,也是做教师的根本。”我以为,这也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的至理箴言。如何才能达到立人、强人,实现自己教育人生的价值,享受教育职业的幸福,唯有爱自己,栽培自己。

真好,《素养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给出了“锦囊妙计”。首先应该是“明师”,明白什么是教育规律,知道自己该教什么,怎么去教,继而才有可能成为“名师”,不是外在的名气和名誉,而是用自己务实的实践,用独到的教育主张,名副其实地践行自己的职责和担当。最后要成为“铭师”,成为受学生尊敬、爱戴铭记在心的老师,用学识、品德、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陪伴者。

又一次捧起《素养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我想这应该成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枕边书”,个人发展的“工具书”,职业生涯的“红宝书”。

(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