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 > 正文

彭祖究竟活了多少岁了 彭祖为什么能活800岁

发布时间:2023-12-31 11:16:13编辑:屠之志来源:

导读 最新动态,我是华网在线网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彭祖究竟活了多少岁了,彭祖为什么能活800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动态,我是华网在线网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彭祖究竟活了多少岁了,彭祖为什么能活800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微信公众号|寒山喷史

《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

103 商灭彭韦

文/图/辑|寒山忆雪

话接前文,经过几十年的韬光养晦,和几十年的清除周边方国叛乱的战争,公元前13世纪后半叶(前1250-前1200年之间),商王国得以腾出手来,全力解决西北戎狄的威胁。

经过三年甚至更久的战争,商王国打败并臣服了方、土方、「□方」(上工下口)等部族,初步解决了西北边患。

但就在商王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西北战场上时,韦国和彭国却又成为商王国的东南大患。

在武丁之前100多年的商王仲丁时代(公元前1390年左右),那时的商王国刚刚开始拓殖岱北,试图占领淄潍河流域的渤海产盐地,并因此遭遇了鲁西南地区的「姺邳之乱」。商王河亶甲即位后,联合己姓韦国、己姓彭国、嬴姓费国,四面围攻风夷,最终平定「姺邳之乱」,解决了商王畿东南方的威胁。

在这场战争中,彭国和韦国出力最多。仲丁之子祖乙(商王武丁爷爷的爷爷,也就是高祖)即位后,册封彭国、韦国的国君,《竹书纪年》中记载为「命彭伯、韦伯」。此后100余年,从商王祖乙到南庚,商王国着重经营鲁西南泗上地区,韦、彭两国成为商王国吞并消化泗上地区的重要帮手。

不过随着西北戎狄侵扰,商王盘庚迁都殷原,把主要精力用来经营河内地区、防备戎狄之后,商王国对泗上地区经营减少了投入,只是册封一个商王族的子姓贵族为「奄」的国君,镇守泗上之地。

如此一来,原本就已经实力大增的韦、彭两国,因此摆脱了商王国的约束,成长为商王畿东南方的大国。

当实力足以支撑野心时,韦、彭两国选择像之前的姺、邳等风姓方国一样,与商王国渐行渐远。

风姓方国之所以与商王国决裂,是因为商王国拓殖豫东南地区,抢占了风姓方国的扩张空间,同时又从岱北进占淄潍河流域,对风姓方国的核心领地形成威胁。

而韦、彭两国与商王国貌合神离,却不是因为商王国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而是因为商王国与己姓方国由来已久的积怨。

己姓方国原本分布在豫北河内地区,与漳河流域、冀南地区的其他河北夷部族是远系的亲族的关系。但商部族强大之后,逐渐南侵,蚕食己姓部族的领地。

先是侵占漳河流域,打败并臣服了苏国,再绕道禹贡黄河以东,进入河济平原,侵占昆吾、韦、顾、彭等方国的领地,迫使昆吾四国南迁到济水以南。

最后,在灭夏的前后,商国又攻占河内,灭亡温国,驱逐董国,又把河内的己姓部族南迁到江汉地区,为商王国开辟青铜之路。

商族人的行为,对于己姓部族来说,说的严重一些,可以说是苦大仇深。但是慑于商王国强大的实力,韦、彭等国只能臣服于商,以换取方国和族群的延续。

这种臣服,只是建立在商王国强大的实力和对己姓部族笼络政策的基础上。一旦商王国实力有所衰弱,或者商王国无力顾及他们时,韦国、彭国就会趁机壮大实力,以求获得更多与商王国博弈的资本。

商王国迁都殷原之后,韦、彭两国逐渐攻打周边的弱小方国,壮大自己的实力。

这其中尤其是彭国,它距离商王都的距离更远,大概位于现在的徐州一带,这里是商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与淮夷文化(珍珠门文化万北类型)的交界处。从这里往东南,是淮夷各部的领地,往西北,则是被商族人占据的风夷领地。

处在这个边缘地区,彭国可以打着商王国的旗号,征讨周边那些不臣服于商的弱小方国,甚至把它们吞并。

彭国壮大的过程,与一百多年后,位于关中西部的周族人壮大的过程一样。周族所在的关中西部,也处在商文化与戎狄文化的交界处,属于商王国势力范围的边缘地带,周国打着商王国的旗号,逐渐吞并陇西、陇东和关中地区的其他方国,成长为西部的强藩大国,最终攻灭商国,建立了周王朝。

而武丁时期的彭国,就像是提前出现的「东方版周国」。对于商王国来说,彭国的威胁不可谓不小。不过,西北戎狄的威胁更加迫切,所以在打败工方(上工下口)之前,彭国仍然是被笼络的对象,替商王国震慑东南方的夷人各部,以及抓捕夷人俘虏,献到殷都(洹北商城)供商族人献祭。

不过彭国的运气还是比周国差了很多。

周国在壮大的过程中,一直有更强大的部族对抗商王国,分散商王国的注意力,使得周国在夹缝中成长为能与商国抗衡的大国。而彭国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强大的工方(上工下口)被商王国打败后,彭国就暴露在了商国面前,成为了商王国的头号劲敌。

不得不直面商王国的彭国,联合了同姓方国韦国,共同对抗商王国的压制。这个局面,与一百多年后,同为姬姓的召方,挡在周国面前与商国死磕的局面有相似的地方。

不同的是,召方挡在周国前面被商国攻灭,余部逃亡关中投奔周国,成就了后来周国。而韦国和彭国,却没能成功为对方挡刀。

武丁时期的商王国太强大了,国力强盛,方国用命,经过征服戎狄后短暂的休整(几年的时间),商王国最终发起了征讨韦、彭两国的战争。

《竹书纪年》记载,武丁四十三年(大约公元前1233年),商国的军队攻灭彭国。七年后,也就是武丁五十年,商国又攻灭了韦国。

除了史书外,甲骨卜辞中也发现了商攻打彭、韦的记载。比如《殷虚书·契后编》中的「癸未卜、烧俘韦」,翻译成白话就是,放火烧杀韦国、俘虏韦国的族人。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是烧死韦国的俘虏来献祭。

传说记载,彭国的国君彭祖活了800岁。我们都知道,人是不可能达到这个寿命的,800岁的寿命,只有可能是彭国的存在时间。如果从彭国出现的古虞国、先夏国时代(公元前2000年左右)算起,到武丁攻灭彭国,正好有800年左右的时间。

不过彭、韦两国没有被完全灭亡,他们的余部摆脱了商族人的追兵,迁徙到其他地方,重建方国。

按照常理,彭、韦两国的余部会逃往东南方,泗水下游的泗下之地,也就是现在的苏北一带,不过根据后来的历史,我们发现,彭、韦两国往西南逃窜,迁徙到南阳盆地的丹淅流域。

在这里,彭韦两国分道扬镳。

彭国族人沿着汉江南岸支流南河、粉清河溯流而上,抵达现在的湖北西北部的房县一带。这里临近神农架原始森林,荒远偏僻,但房县所在的河谷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盆地——房县盆地,面积虽然不大,但给彭国族人定居、开发农业已经足够了。彭国余部得以在这里重建彭国。

韦国族人很可能沿着丹江溯流而上,在临近关中的上洛(商洛)一带定居。

180多年后,占据了整个关中的周王国,联合了八个方国共同征讨商国,这八个方国被称为「牧誓八国」,彭国就在其中。韦国虽然不在「牧誓八国」之列,但也参与了周国伐商之战,因功被册封为诸侯,得以回到故土(大约现在的豫东北濮阳滑县一带)重建韦国。

提到丹淅流域,我们很容易联系到一个与彭国、韦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居丹水之阳的楚国。

楚国的确和彭国、韦国同出一族,他们有共同的远祖——高阳氏。彭、韦两国与商国对抗,必然要串联其他己姓方国,也就是高阳氏的后裔,楚国很可能就在其列。

彭、韦被商国打败驱逐的同时,楚人也有可能被迫逃离中原地区,与彭、韦一道逃亡到南阳盆地西部的丹淅流域。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远在泗上地区的彭、韦两国,会远道向西逃入南阳盆地,而不是向东南逃入淮夷部族中。

楚人自己的记载也佐证了这段历史。

清华简《楚居》中记载,楚人的祖先季连娶了商王盘庚的孙女(或者外孙女),称作妣隹。联系到商王武丁是盘庚的侄儿,而武丁在位长达59年,那么季连娶妣隹的时间,大体上在商王武丁的中后期。

安徽大学收藏的战国楚简(简称《安大简》)中记载,季连就是楚人最早的君主「穴熊」,也就是「鬻熊」。而穴熊时代也是楚人开始居住在丹水之阳的开始,。

「融乃使人下请季连,求之弗得。见人在穴中,问之不言,以火爨其穴,乃惧,告曰:酓(熊)。使人告融,融曰:是穴之熊也。乃遂名之曰穴酓(熊),是为荆王。」

也就是说,在武丁中后期,楚人所追认的最早的君主「穴酓(熊)」,在商王武丁中后期,与亲族彭国、韦国联盟与商王国对抗,最终被商王国打败,被迫与彭韦一道,从中原迁徙到了南阳盆地的丹淅流域。

楚国的起源史,并不是我们目前解读的重点,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清除了西北戎狄的威胁,打败驱逐了东南强藩彭、韦两国之后,商王国基本上解决了北部的边患。

在此之前,为了集中力量应对西北戎狄的威胁,商王国在南方的江汉、赣北地区全面收缩,放弃对幕阜山铜矿的直接控制,放弃了南方重镇盘龙城,退守到随枣走廊一带。

前文说过,青铜和食盐不一样,是非消耗品,所以南方铜矿可以短暂放弃。但从盘庚时代到武丁中后期,商王国已经放弃南方铜矿长达六七十年的时间了,这么长的时间,商王国能够保住青铜原料足够使用吗?如果不够,青铜原料又该如何获得?

在这种可能的情况下,商王国是否需要在南方恢复扩张态势,重新征服江汉,夺回幕阜山铜矿的控制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节继续解读。

-END-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寒山喷史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