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 正文

元婴是啥(10月08日元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12-14 13:00:35编辑:闻人琬茜来源:

导读 大家好,我是华网在线火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元婴是啥,10月08日元婴的故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凡人修仙传》中...

大家好,我是华网在线火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元婴是啥,10月08日元婴的故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凡人修仙传》中韩立有两个元婴,有一个是靠自己苦苦修炼得来的,还有一个是夺了别人的至木灵婴,利用秘术炼成的!

在他221岁时,拥有第二元婴。但此元婴是他从御灵宗夺来的至木灵婴配合秘术玄木化婴大法修炼得来。同时炼制天绝魔尸,培育六翼霜蚣,名震天南。

这部小说仍未完结,男主韩立更是已达到2400余岁的高龄。有不少书粉预测,韩立极有可能获得第三元婴。毕竟韩立现在储物袋里的元婴不少:一个太乙元婴 公输久(死元婴)两个金仙后期 封天都 齐天宵(死元婴)三个金仙元婴仓流宫二金仙和蚩离礁(活元婴)。加之韩立现在缺少金灵根,所以作者后续很有可能给韩立第三元婴。

不得不说,作者在创建这部小说时,耗费了很大的心血,所以我们才能得以看到如此佳作。从整本小说的世界构建、打斗场面、男主的成长轨迹等方面,无一不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所以有耐心的小说迷们可以一追,相信你们也会觉得此看不亏。

元婴的故事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失去了权力,以太上皇虚名居住在太极宫,本年又自太极宫迁居大安宫。

就在这一年,李渊给太宗又添了一个弟弟,这也是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本年李渊已经六十四岁,太宗李世民三十岁,皇太子李承乾十一岁,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也已经满周岁了。李元婴是不折不扣的李唐皇室老疙瘩。

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去世,六岁的李元婴由生母柳宝林抚养。太宗对于这个毫无威胁的幼弟也是十分关心,厚加赏赐,李元婴的幼年,过得舒服惬意极了。

贞观十三年(639年),刚满十岁的李元婴,被太宗授滕州刺史,就封山东滕州(今山东滕县),因地而得王号----“滕王”。

少年亲王脱离了皇帝大哥的管教,心性不定,又手握实封大权,所以李元婴在藩地滕州骄奢淫逸,大兴土木,盘剥滕州士民又经常率亲随下乡游猎,骚扰地方,使得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然人品不值得称道,不过李元婴的艺术审美力还是比较有水准,对于舞蹈、绘画、音乐等日常娱乐活动都有一定的造诣,尤其是在修建奢华游玩场所方面,他更是有独特的审美观。到滕州后不久,李元婴便在当地耗费巨资,修建了一座精美的阁楼,以供自己平日游玩所需,这也是第一座“滕王阁”。

对于小弟弟的荒唐行径,太宗基本上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一般不予追究。不过有时候折腾得太狠了,使得太宗“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滕州被破坏过度时,太宗也会发怒,下诏斥责,李元婴因此还被削去实封食邑二百户,以示惩戒。

不过在之后朝廷于年节庆典赏赐宗室诸王时,滕王的赏赐在诸王里却是最高的。当时已经成为新太子的李治大惑不解,曾经问太宗:

“腾叔骄奢荒唐,屡教不改,应该削减赏赐以示责备,为什么反而获赐最多”

太宗摇头哂笑说:

“滕王年幼不懂事,如果赏赐少了,恐怕因用度不足,又去骚扰地方,搜刮民力,反而弄巧成拙,还是多给他点,姑且了事吧。”

李治愕然,然后默默无语,不再提起这事。不过这也使得李治对于比自己还小一岁的滕王叔产生反感厌恶之情,日后李元婴数次被贬,四处移封,也有这件事的原因所在。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继位,即唐高宗。在太宗去世的国丧期间,李元婴依旧不改荒唐本色,在滕州聚众宴会,置酒歌舞,被人举报弹劾至高宗面前。

高宗本来对于这个幼叔的骄奢行为就十分不满,这次又抓住其国丧不敬的把柄,于是立即下诏训斥:

“人之有过,贵在能改。国有宪章,私恩难再”。

把李元婴改封金州(今陕西安康),离开山东富庶之地,去陕南呆着吧。

永徽三年(652年),也许是觉得滕王在金州太闲,也许是别的原因,高宗将幼叔改封苏州,于是李元婴吭哧吭哧地带着一家子从陕南搬到江南,就任苏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可能是纯粹为了折腾,不到一年时间,高宗又把李元婴改封洪州(今江西南昌),任洪州都督。在自苏州迁至洪州后,李元婴终于可以安顿下来,继续自己的享受生活了。

或许是想念在山东滕州的悠游日子,或许是骨子里喜好玩乐的天性使然,李元婴到了洪州后,再次大兴土木,耗费巨资,修建了一座类似于当年在滕州时所建的精美高阁,以王号命名为“滕王阁”,这就是日后因王勃千古不朽名篇《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的南昌滕王阁。

在洪州,李元婴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开始安分守己,还是一如既往地荒唐嬉戏,而且开始显露出好色的一面,热衷于调戏潜规则下属官吏的妻室,以自己亲王的身份屡屡得逞。

直到有一次,一个叫崔简的下属小吏妻子郑氏,因同样的事情,被李元婴施展故技后,奋力反抗,用鞋子把堂堂亲王脸打得稀烂,李元婴狼狈不堪,慌忙躲避。闻声前来的疼王府侍从赶来劝解,说:“别打了,这是滕王。”

郑氏故意装作不知道,很是气愤地说:“胡说,滕王怎么会是这么下流无耻的人,你们把王妃叫过来辨认!”继续用鞋子(唐朝女子的鞋子是木头的,滕王可被打惨了)追着李元婴暴打,把他打得头破血流,脸上伤痕累累。

直到滕王妃闻讯带着人赶到,才好歹止住了这场闹剧。而李元见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即使吃了暗亏也不好再纠缠下去,这件事就这么了结了。滕王因为好色而被暴打的绯闻,也传遍了洪州内外,一时成为笑谈。

到了滁州后,即使物质条件比不上洪州,李元婴还是自娱自乐,招集同道之人,日日游山玩水,呼朋喝友,饮宴不止,在滁州秀美的山水间逍遥自在(估计平时也和在滕州、洪州差不多,骚扰地方、搜刮官民的事绝对不少做)。

调露元年(679年)五十岁的李元婴又光荣地接到了高宗发来的调令:入蜀去锻炼,担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于是滕王开始了人生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搬家行动,到四川去看熊猫。

到隆州后,也许是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了,或者是怕了皇帝侄子无休止的调令,总之李元婴是消停下来,并对隆州当地的蝴蝶产生了浓厚兴趣,日夜观察揣摩,并以蝴蝶为描述对象,结合自幼就擅长的绘画技术,苦练画蝶技法。

天长日久,李元婴画蝶居然大有所成,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号称“腾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后世也有“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的赞誉之诗。当代画坛把李元婴画蝶的技艺称为“腾派蝶画”,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而滕王李元婴,就是“腾派画蝶”技艺的鼻祖。

为了更好地研磨技艺,并陶冶性情,李元婴在隆州又修建了一座阁楼,用于平时作画、游玩之地,而这已经是他一生中所建的第三座精阁,与之前两座一样,还是命名为“滕王阁”,这也是阆中滕王阁的来历。

在隆州,李元婴还有使人哭笑不得的事:腾王府参军裴聿,因为多次劝谏李元婴,导致惹怒了这个荒唐亲王,于是被李元婴吩咐侍从拿竹板子抽裴聿的屁股(当然,是半真半假地打,毕竟是自己的属官,教训一下就行,妄杀朝廷命官,即使是皇室宗王,也得倒霉,这一点李元婴不敢去触碰)。

裴聿被打了屁股,自然不能明着找滕王的麻烦,但是心里肯定记着黑账。等到入京述职时,他抓住机会,向高宗当面申诉,汇报说滕王无辜侮辱属员,使朝廷脸面无存。

高宗对于这个不着四六的叔叔是头痛得很,再次惩戒吧,都贬到四川了,总不能废爵杀头吧,但是不安慰一下裴聿,也确实说不过去。于是高宗问:“打了几下”,裴聿回“八下。”于是高宗下诏,给裴聿官秩升了八级。原本滕王参军是正八品上,裴聿这一下子升到了正六品上,顿时大喜过望,叩谢圣恩,也不提被李元婴打屁股的事了。

回到隆州后,王府同僚们听说裴聿的奇遇,都来祝他。这个时候裴聿也从懵逼状态反应过来,不由得懊恼得说:

“滕王还是小气,如果当时多打一两板,那我现在不就是五品官了嘛!”

众人闻言喷饭,李元婴听说后也爆笑不止,以后就叫裴聿“八拓将军”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继位,即中宗,由生母高后武氏(武则天)实际执掌大唐。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黜中宗,改立第四子李旦为傀儡皇帝(睿宗),改元文明,临朝决断军国大事。

在朝廷一系列的变故中,身处西南偏远之地的李元婴充耳不闻,继续自己的嬉戏游玩生涯。对于这个纨绔了大半辈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荒唐叔叔,武则天没有像对付其他李唐宗王一样下狠手,而是优渥有加,以皇帝的名义加滕王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并厚加禄赐。这也许是武则天认为李元婴胸无大志、不能成器,所以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无视的原因吧。

文明元年(684年),五十六岁的李元婴去世,朝廷追赠司徒、冀州都督,并将其陪葬于高祖李渊的献陵。这个骄奢纨绔了一世的亲王,死的时候,诸兄弟大多已经去世,即使没有去世的,也在不久后纷纷倒在武则天的凌厉手段下,不得善终。只有李元婴,不但肆意游戏一生,死的也正当时候。

在政治上李元婴毫无作为,可以说默默无闻,甚至劣迹斑斑但是因为一座“滕王阁”,和所创造的“滕氏画蝶”技法,他的名气在后世直追兄长唐太宗李世民。另外,作为同时期极少数能够安度富贵一生、寿终正寝的李唐亲王,他的气运命格简直出奇的好,真可以说是异数了!

最后补充几句:虽然李元婴的大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为后人得知,但这两个人一辈子从没有过交集。

李元婴在永徽四年(653年)修建洪州滕王阁的时候,王勃还是个三岁的幼儿。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时,王勃恰好路过洪州,南下交趾准备探望在那里任职的父亲,因而被邀请参与宴会,并就此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这个时候,滕王李元婴因为“打脸丑事”,早就被高宗贬斥到滁州看风景去了,根本不在洪州。

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就离开洪州,南下交趾。第二年,即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在交趾探亲完毕,渡海返回途中遇风浪,溺水惊悸而死。李元婴即使知道了王勃在洪州写的“滕王阁序”,想与王勃会面、一睹天才风采的念头,也再没有机会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