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 正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全诗隶书(茅檐长扫净无苔全诗)

发布时间:2024-07-13 06:46:02编辑:师震兰来源:

导读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茅檐长扫净无苔全诗隶书,茅檐长扫净无苔全诗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茅

今天小编岚岚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茅檐长扫净无苔全诗隶书,茅檐长扫净无苔全诗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2、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赏析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

5、“茅檐”代指庭院。

6、“静”即净。

7、怎样写净呢?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

8、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9、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10、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

11、“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

12、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

13、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14、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15、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16、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17、“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

18、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

19、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20、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

21、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

22、“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

23、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

24、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

25、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

26、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

27、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

28、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29、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

30、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

31、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

32、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33、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

34、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35、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36、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

37、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38、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39、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

40、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

41、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